四合院設計的核心是人,設計是圍繞著人的需要展開的,承載了對人類精神和心靈慰藉的重任。設計需要創造。在設計表現方面,不同的地區其地域、氣候、經濟、人文、民俗、民風等差異,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我實現的愿望和追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包括產品設計)表現自己,借助有形實體表達一種意蘊、理想、文化。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人與人、人與物之間講究和諧共處,因此在自我實現要求上表現得深沉含蓄又強烈突出,反映出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內容,內涵更加豐富。
(一)以人為本
我國古代的燈具,內涵豐富,形態精巧,工藝精湛。如西漢長信宮燈,以鎏金涂層,其形態模擬宮女持燈的安詳神態。該燈在一個側面呈現出一個時代的人本、禮儀、文化和生活狀態;而另一側面,映射出造型觀念的象征與擬人化創意觀。
它上承上古文化的因子加以變化,其工藝制作與功能設制(此燈六部分中均設有通暢的煙管與小水池)顯然是新的創造與突破。擬人化燈具,還吸納了戰國“青銅擎雙盤人俑燈”所具有的功能的完整性和序列化。在擬人化造型中,人是主體,人與各類動物之造型組合關系,亦明顯體現出人的主宰及征服世界的成就感,與時代的狀態、理念合一,很好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觀念。
(二)“天人合一”和諧之美
在“天人合一”觀念的影響下古人在“仿生”設計方面亦有豐富的貢獻,西漢仿“蓮花”枝形燈即是明證。西漢有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乃至二十九枝禽獸貼塑陶(西漢)燈結體式。燈體由燈座、燈柱、手盤、燈臂與燈盞組成,其造型婀娜多姿,精致、凝練、概括、簡約。
而數字的概念在文脈底蘊中,顯然蘊含著豐富的有關生命、權力、避忌,或是美好向往之光的寄托與講究。[2]“十五枝燈”、“十二枝燈”、“九枝燈”形態可謂有情態、多層次和多空間的典例。其柱上造型形式宛如蜿蜒盤旋的神龍,一派騰云駕霧之勢。
(三)精而便,簡而裁
“精而便,簡而裁”的設計原則是一種成熟的器物設計審美思想,在漢代燈具設計中反映得最為充分。如人形吊燈,這件銅燈不僅造型奇特,而且設計巧妙。整個銅燈由燈盤、貯油箱和懸鏈三個部分組成。燈盤呈偏圓形,盤心有尖狀燈柱,可以插燭,柱旁又有方形輸油口。
貯油箱為一卷發、深目、高鼻的裸體銅人構成,體形姿態以游泳式匍匐狀,頭上昂,雙手前伸,兩掌托住燈盤,人體內空,腹部有一個汲油小門,可以自由啟閉。懸鏈由一乳狀蓋面組成,蓋頂立一只朱雀狀鳳鳥,高冠開屏,蓋下有三條銅鏈與燈體相掛。體現勤勞和智慧的中國人民創造浸透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意識的造物樣式,我國燈具設計形式境界獨到、風格高雅、獨具民族特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