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生活“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特征漸漸形成了一種求真務實的群體趨向。農人在農耕活動中認識
到“利無幸至,力不虛擲”的真理。這種農人的務實之風也感染了文化人,于是“大人不華,君子務實
”便成為賢哲們一向倡導的精神。正是這種民族性格使中國人發展形成了實用、理性而不太注重純科學
玄想的特征。“重實際而輕玄想”的另一種表現在于對待宗教的態度上。自周秦以后2000余年,基本
上沒有陷入全民族的宗教迷狂,實用理性逐漸成為根深蒂固的民族精神。
這種實用理性的務實精神,在建筑上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其一是注重結構邏輯的真實性,很少刻意地附加裝飾。
中國古典建筑裝修是建立在一套完備的木框架結構的技術體系之上的,一直十分注重結構邏輯的真實性
的表達與傳遞。從椽、檁、梁、柱到基礎的結構力學傳承,關系非常清楚。不僅如此,有些看似裝飾物
的構件,也有其結構方面的原始需求。如雀替,似乎是為了解決立面構圖問題而發展的,但是本身也是
出于一種構造上的需要演化而來的。又如室內裝修的“徹上露明造”。為了避免屋頂構架的木材朽壞,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們處在一個干燥通風的環境之中。因此,很多時候不在室內另作天花,而是讓構造
完全暴露出來,對各個構件作適當的裝飾處理,就形成了“徹上露明造”。
在中國古典建筑中,純粹裝飾的構件是很少的。構件一般是在充分反映用途和構造的情況下,加以
有節制的裝飾完成的。適用則可,絕不無謂添加。
其二是以人體尺度為出發點,不求高大永恒。
中國古典建筑體系一直堅持著有節制的人本主義建造原則。無論什么類型的建筑,都很少建像西方
教堂那樣超尺度的東西。中國建筑的龐大,是通過小尺度單位的“院”不斷有規律地衍生而產生的。不
論建筑群多么龐大,人在其中活動,所感受到的永遠是與人相親和的尺度。這種設計取向,正反映出中
國傳統文化中實用理性思想居于統治地位的特點,迥異于西方在神學迷狂之下所追求的超尺度。
在審美方面,中國古典建筑裝修給人設定的路徑決定了人在其中是以一個個院落為中心對建筑進行審視的。
故而在古典建筑裝修設計中,匠師們僅就院中視野所及進行仔細推敲,而對目光不及的側面則徹底不管,任其質
樸平淡,從而形成了立面構圖的“場景式”特征。步移景異,則是以面為單位在變,而不是如西方的以
體為單位進行。這種“二維”審美特點,是真切認識古建設計的一把鑰匙,可以糾正長期以來以西方審
美觀點來判定中國建筑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