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畫對于古建筑究竟起哪些作用呢?古籍《孔子家語·觀周》記載,生活在春秋末的孔丘, 曾去瞻仰周朝的“明堂”(招待功臣、使節、選拔職官及舉行祭祀大典的禮堂),看到四周的墻壁上,“有堯舜之容,桀紂之像,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誡焉”,“獨周公有勛勞于天下,乃繪于明堂”可見彩畫在歷史上,以繪畫的形式運用于祭祀性建筑,是用來宣揚禮教,以起到抑惡揚善的教化作用。
秦始皇咸陽宮“木衣綈繡,土被朱紫”及漢代宮殿“以椒涂壁,被以文繡”說明,彩畫作為一種實用裝飾藝術,在建筑中不僅要起到秀美的裝飾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木構墻壁起到“衣服、被子”的遮蓋保護作用。
漢長安宮殿“繡桶云楣,鏤檻文煥,襄以藻繡,文以朱綠”“孫吳建業宮室“青瑣丹楹,圖以云氣” 一方說明了西漢以來的帝王宮室建筑對裝飾審美的需要已達到了空前的水平。另方面也說明,彩畫在歷史上繼承著傳統,通過運用各種紋飾色彩等手段,對建筑進行著獨特的裝飾美化作用。
西漢初,蕭何監造未央宮,高祖劉邦見其過分輝宏奢侈,甚怒。蕭何則對日: “天予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重威”。 “夫君人者,不飾不美,不足以一民” 由此可見古代壯麗精美的官式建筑裝飾,不僅是建筑本身美的需要, 同時也在于通過運用一定美麗的裝飾,用以體現權力地位,以起到為政治服務的作用。
古人于這方面的有關論述是相當多的,于此不再一一引述。就是說彩畫在我國古代建筑史上對于建筑所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地說,彩畫是通過對各種不同功能性質的建筑的裝飾,來滿足使用要求,體現建筑與建筑間的等級關系, 以適合于中國古代社會的宗法、禮教制度及文化傳統。若從彩畫對建筑最直接的作用而言,則有兩個方面的基本作用,一是對木構起到保護作用;二是對建筑起到裝飾美化作用。
我國現代建筑學家林徽因先生關于彩畫的產生發展與作用曾作過精辟的論述: “在高大的建筑物上施以鮮明的色彩,取得豪華富麗的效果,是中國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建筑藝術加工方面特別卓越的成就之一。彩畫圖案在開始時是比較單純的。最初是為了實用,為了適應木結構上防腐防蠹的實際需要,普遍地用礦物原料的丹或朱,以及黑漆桐油等涂料敷飾在木結構上;后來逐漸和美術的要求統一起來,變得復雜豐富,成為中國建筑裝飾藝術中特有的一種方法”